
“茶油坊产出18吨精品山油茶,除去成本,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0万元。再加上玄参和湘莲的产出,预计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100万元左右,较2022年增长60%以上。”日前,走入湖南省衡山县石潭村,油茶园内满目苍翠,油茶花花姿优美、香气扑鼻,毛茸茸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摇曳生姿。在谈到村集体经济的收益时,石潭村党总支书记罗新会信心满满地算了一笔经济账。
近年来,衡山县东湖镇石潭村坚持党建引领,结合本地优势资源,加大产业升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推进特色农产品创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产业发展引领富民强村,实现乡村振兴。
科技赋能出效益,“六措并举”促增收
石潭村近年来将油茶种植作为长远产业稳定增收经济项目,村集体合作社种植油茶林300余亩,并带领已脱贫户、个体合作社种植油茶林700余亩。但由于生产端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导致标准缺失,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一直制约油茶产业发展壮大。
面对发展阻碍,石潭村党总支组织召开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座谈会,一同研讨产业发展方向,解决发展难题。通过研讨,提出在巩固现有的油茶林基础上,进行产业规划调整,从油茶精深加工方面着手,以二产带动一产、提升三产,着力提升油茶的产品附加值,提高油茶果剩余物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构建现代油茶产业发展体系。
经过多次协商,石潭村决定从六个方面入手打好这场精深加工突围战:全力争取石潭村的茶油小作坊试点升级改造项目;构建数据系统,通过大数据库为油茶“画像”,做到因类施策、精细发展;建设油料加工坊;办好食品生产加工许可证;邀请第三方对市场运营进行专业化设计,以期打造一条品牌化路线;利用中低产田治理种植湘莲50余亩,药材玄参种植120余亩。
(2023年1月石潭村的振兴茶油坊建成开业。)
2022年10月,由石潭村村集体合作社投资100余万元建设的310平方米油茶精深加工坊正式投产。加工坊采用行业领先的“无尘车间”工艺,年产精品茶油近18吨,菜籽油加工坊也在建设中。2023年3月,衡山县东湖镇石潭振兴茶油坊的食品生产加工许可证正式通过审批;油茶品牌“潭兴源”正逐步为消费者熟知。玄参种植采用“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目前,村集体种植了约80亩,农户种植了约40亩,预计产量将达到一百吨左右。种植的50余亩湘莲已经初见成效。
示范引领显成效,携手共建促发展
(村民们在茶油坊作业。)
踏进衡山县东湖镇石潭村的茶油坊,一股茶油特有的香气弥漫开来。车间生产的山茶油内含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清爽可口不油腻,不仅能保留食材原有的新鲜,还具有去腥的作用,适合煎、炒、蒸、凉拌等食用方式,产品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各地消费者的欢迎与喜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赞誉。而油茶籽经榨油后的茶枯饼,也被附近工业园区的企业全盘收购,用于系列纯天然个人洗护、个人护肤和洗涤产品生产再次利用……
(村民们在油茶基地除草劳作。)
在乡镇联点干部的努力下,石潭村玄参种植也与上海医药、康宝林药业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企业提供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管理经验,待玄参成熟后,相关企业上门收购包销成品,破解了村民卖货难问题,黑乎乎的玄参块成了村民心里金灿灿的金元宝。
(石潭村的药材玄参种植基地。)
石潭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的是农户对特色农作物种植的热情。石潭村村两委适时在全村实施“房前屋后一亩油茶”工程和林下套种中药材项目,使产业溢出效益持续放大。全村604户几乎家家种植油茶,其中25%以上家庭实施了“油茶+玄参”套种,预计直接带动农户增收过万元。
下一步,石潭村将继续扩大上游的“一产”原料油茶、玄参、湘莲种植,强化“二产”油料加工坊生产加工及品牌打造,将油茶、玄参、湘莲的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相结合,实现“三产”增效,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和质量,在“富民强村”道路上阔步前行。(记者:徐梅芳 通讯员:赵勇 颜益平)
责编:徐梅芳
来源: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湖南省人民医院与衡山县人民医院举行医联体签约授牌仪式
湖南省人民医院专家团来衡开展义诊
衡山县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签订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协议
衡山高新区2025年网络创业(电商版)培训班开班
中共衡山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我县召开2025年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见面会
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摸排与风险性评估工作部署会暨综合服务管理培训会召开
衡山县:“送解优”暖企心 精准服务助发展
下载APP
分享到